原标题:本市开展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 “红绿码”管理一目了然,年底前覆盖全市,将成常态化工作
检测人员在给合格的电动自行车贴绿码。(张楠 摄)
平时每天使用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是否因老化衰减而存在安全隐患?近日,“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活动已在东西城核心区全面铺开,经检测性能正常的电池将被赋“绿码”,存在高风险的电池将被贴上“红码”,让检测结果一目了然。
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居民端在用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专项行动的省市。
赋码电动自行车信息将上传系统
“听说今天小区有免费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我就来了。”8月12日下午,家住椿树园奥运社区的徐先生将自家电动自行车推到楼下花园小空场。
北京全来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副总经理李俊蹲下身,手握电池安全隐患筛查手持式终端设备,将双色开尔文夹分别夹在电动自行车充电口的正负极上。几秒钟的工夫,设备上便显示出电压档位、内阻档位等一系列数字,并自动弹出“符合标准”字样。李俊通过看外观、查标签、测内阻、量电压、算容量等“五步法”,对徐先生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了全面检测。“这辆车的电池是符合标准的,可以贴‘绿码’!”李俊将印有二维码的两张绿色圆形贴纸分别贴在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和车身上。
贴上“绿码”后,徐先生的电动自行车就算通过了健康评估。李俊说,电动自行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池会老化衰减,使用环境及保养条件差、拼改装等行为还会导致电池的安全隐患上升,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贴上“绿码”就意味着电池各项关键指标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可以放心使用。而一旦检测发现电池不符合标准,则会贴上“红码”贴纸。
为检测完毕的电池赋码后,李俊用手机扫描刚刚贴上的“绿码”,进入“电池快检”信息平台。“这个小程序是为全市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统一搭建的信息平台,每辆检测完毕并赋码的电动自行车,都要在系统中上传信息,便于市区相关部门实时掌握辖区内高风险电池信息,督促市民尽快更换。”李俊说。
小区外设“红码”电池临时储存柜
西城区椿树园社区服务站站长张秀侠表示,上周末,社区已经连续开展了两轮评估活动,每天都能为200多辆电动自行车进行电池检测。检测人员还前往小区周边商铺和门店,为店内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检测”。
西城区城市管理委能源协调科科长季猛表示,从8月起,西城区已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所有街道同步开展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每个街道选取一至两个社区先行试点,随后全面铺开。
检出的高风险隐患电池,除了赋“红码”外,还将进行重点管控。季猛介绍,社区工作人员将对居民进行劝导,引导居民及时更换高风险电池。如暂时未更换,社区则会要求居民将电池放入小区外专门设置的“红码”电池临时储存柜,单独存放,单独充电。
电池评估与回收体系结合
市城市管理委车用能源站管理处副处长许晶表示,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议对超过生产日期5年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常态化评估。2024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外卖、快递、同城配送等重点行业电动自行车及电池的快速检测工作。
按照计划,8月底前,东西城核心区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将全部完成,实现超过5年期限的电池“应检尽检”,5年以内的电池“愿检尽检”。除了核心区,全市其他各区均将在2025年12月底前参考核心区做法完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后续,电动自行车电池健康评估将成为本市的常态化工作,台账将实时动态更新。
被贴上“红码”的电池,将如何进行后续监管?许晶表示,本市将电池健康评估与报废回收体系相结合。2025年4月,本市已经下发了报废回收体系建设方案,要求检测出的“红码”电池必须进入各区报废回收体系,规范回收和处置。(张楠)